当前的沿边开放需要新的思维,在开放探索上还有相当大的余地,在运营模式、管理体制机制与多层次跨境协调机制上需要更多探索与创新
早在1989年,27岁的韩国人林永喆在青岛城阳区建立了青岛托普顿电器有限公司,这是山东省第一家韩国独资企业。那一年,比中韩建交还早了3年。
时隔二十多年后,目前仅在山东落地的韩资企业已达近六千家,其中一半集中在青岛,然后是威海和烟台。
在11月刚刚结束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韩双方领导人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了实质性谈判,如果一切顺利,中韩自贸协定将有望在明年下半年生效实施。
这对中韩经贸往来频繁的城市是极大的利好消息。有分析人士指出,中韩自贸区生效后,可以推动中韩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5年内贸易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美元。
面对如此巨额的超级市场,环渤海地区的多个城市已经开始了各方角逐。目前青岛提出建设中韩贸易合作区,烟台推出中韩经济合作区,威海也提出采取“零售和批发相结合、线上线下交易相结合”的模式,打造中国首个100%纯正韩货集散基地,甚至落地在烟台的中韩铁路轮渡也再一次被提上日程。
暗战“中韩自贸区”
一直以来,青岛就是“中韩自贸区”最有力的争夺者。
青岛的韩资企业已超过4000家,成为中国境内韩资企业最多的城市,韩资企业从业人员占青岛市外资企业从业人员的56.7%。
由于青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不少朝鲜族人在此定居,沟通的便利和劳动力的密集吸引了更多的韩国企业来到青岛,目前在青岛的韩国人已超过10万人,其中商业从业人数4万余人。
韩国投资缘何青睐青岛?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总领事黄胜炫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青岛与韩国不仅地缘相近,气候和历史、文化等领域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青岛是韩国开拓中国市场的桥梁,对韩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城市。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随之而来的“自贸热”开始在全国扩散,天津、重庆等地纷纷申请建设自贸区,山东也加入了其中。
今年5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试点建设青岛贸易自由港区的请示》,拟申请试点建设的青岛自由贸易港区总体规划面积为26.9平方公里,和上海自贸区的面积相差无几。
随后,8月15日,青岛率先启动“青岛中韩贸易合作区”,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为下一步预热,青岛中韩自贸区几乎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启动,在11月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双方领导人共同确认,中韩自贸区结束了实质性谈判,意味着双方在敏感问题和敏感领域已达成共识,双方谈判团队将在年底前完成余留技术问题的谈判。
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
这是中国已经签订的第13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继新西兰、新加坡、冰岛和瑞士之后的第五个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
随着APEC期间关于“中韩自贸区”的消息传来,国内下一个自贸区花落谁家也将浮出水面。
一些学者认为,中韩自贸区最终肯定会选择一些沿海地区“落地”,并成为中韩自贸区先行示范区。
环渤海区域的诸多城市都是有力的竞争者,不仅青岛,山东省内的烟台,隔海相望的辽宁大连,也都希望承接中韩自贸区。
天津也是另一个角逐者。天津国际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冯雷鸣教授看来,天津自贸区申报已进入尾声,综合条件名列全国前列,获批可能性很大。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天津作为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拥有广阔的腹地,交通便利,这些都是天津争夺中韩自贸区的优势。
撬动地方产业升级
中韩自贸区是目前我国对外商谈的涉及面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高的一个自贸区。
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副教授于晓燕对此的理解是:就单个国别来说,这次中韩自贸区涉及的贸易额,超过了(除东盟外)我国已签署的12个自贸协定中的任何一个。另外,中韩自贸区谈判涉及到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和环境等议题,这些被称为“下一代贸易议题”或“21世纪经贸议题”,这些议题除了在今年7月生效的中国-瑞士自贸协定中有所涉及外,以前很少提到。
“如果在这些领域中韩能达成共识,将对未来我国的自贸区谈判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说明我们在不断扩大谈判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全面。”于晓燕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对进出口企业来说,最先受益的就是关税和物流成本降低”,青岛一家企业的总裁于海青这样评价中韩自贸协定对青岛企业的推动作用。
2012年于海青曾经举办过“中韩健康文化交流周”,尝试把韩国文化产品、健康产品带到中国。“因为关税等原因,以前货物都是从香港走,绕个大圈才到青岛”,于海青说,关税成本降低乃至取消之后,物流也不用再绕道前来,成本也将大幅降低。
老百姓也将从中直接受益。韩国在家电、汽车、高科技产品方面优势明显,一旦取消关税之后,购买韩国产品会更便宜。
目前现代、起亚在青岛都有进口车,而且在青岛市场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中韩自贸协定正式实施后,随着关税降低,进口车的售价会有进一步的降价空间,合资车的售价也有望下降。
此外,中韩还在积极商谈分阶段扩大免签范围方案。不少专家预测,首尔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对普通中国人免签的韩国城市。在不久的将来,去韩国首尔可能就像去济州岛一样,可以享受免签政策,“韩流”可能进一步来袭。
金融合作也是中韩自贸区谈判中的重点领域。作为与韩国开展贸易最早的城市之一,青岛市范围内有大量的韩资企业。但是由于目前人民币和韩元还没有实现货币互换,因此,韩资企业的结算要先换算成美元,再换算成人民币,要交两次换汇手续费,这无形中增加了韩企的负担。而中韩自贸区的谈判有望加速人民币和韩元的货币互换。
而对当地政府和学者来说,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尤其是中韩自贸区成立后,会进一步深化青岛对外开放,为产业升级换代带来一次发展的良机,包括对海洋产业等蓝色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青岛市商务局局长马卫刚曾表示:“开展双向贸易方面,青岛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鼓励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建立更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
沿边开放成新突破口
在今年的APEC会议上,“一带一路”和亚太自贸区成为最受关注的概念。在不少学者看来,两个概念和规划出台的一个深层次背景都和当前国内产能过剩的现实相关。目前国内传统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由于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企业转型困难。
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则是内陆沿边城市的深度开放。从1992年开始,中国实施沿边开放战略,陆续批准丹东等14个城市为沿边开放城市。
去年8月,国务院将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内蒙古满洲里等地列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上新疆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和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共同构成了中国沿边开发开放先行区。
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加快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沿边开放,预计下一步国家将加快推出辽宁、吉林两省的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
再加上当前中国—东盟提出打造自贸区升级版,使得包括云南、广西在内的沿边深度开放更具可行性。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前的沿边开放也需要新的思维,在开放探索上还有相当大的余地。比如,沿边地区正在探索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就涉及到双方在运营模式、管理体制机制与多层次跨境协调机制上的探索与创新。
以通关便利化为例,如果从昆明到新加坡能够实现一体化通关,其释放的红利不可估量。在这方面可以做的文章很多,仅在云南,就有昆明-仰光、昆明-曼谷、昆明-河内以及昆明-加尔各答四大经济走廊建设的机遇。
正在抓紧推进的“一带一路”也将给很多沿边和港口城市带来新的机遇。
对国家政策红利嗅觉敏锐的投资机构已经发现了商机。APEC会议结束后, 申银万国发布一项研究报告认为,“一带一路”的投资重点区域集中在六省区六港:新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连云港、宁波港、泉州、厦门、广州、北部湾。
报告认为,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渝新欧铁路线”的重叠省份,即将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规划出台赋予新疆直接的政策红利。
江苏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重叠省份,今年9月的上合组织会议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将为开辟从连云港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创造条件。
广西则是“一带一路”的重叠自治区,北部湾作为西南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从总体上看,“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但让中国过剩的产能“走出去”,还将输出装备、技术、管理与标准,并通过与中亚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增强能源与地缘安全。
而“一带一路”中的“海上丝绸之路”第一步面向东盟,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加强互联互通。
在匡贤明看来,不论是亚太自贸区还是“一带一路”,沿边开放都是一个最佳突破点,“沿边开放有可能在当前新态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真正从过去的开放末梢转变成为开放前沿,从而改变整个亚太地区的开放格局”。